发布日期:2025-10-18 12:46 点击次数:154
厦门房价的目的,不是让本地人买得起,也不是让外地人买得起。
厦门这个城市一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。你说它是一线吧,它哪个指标都够不上;你说它是二线吧,它的出场率又高出二线一大截。
这种不上不下的气质,也反映在了它的房价上。
说实话很难在全国找出这样一个城市,它有资源、有人口,有产业、有教育,有旅游、有美食,甚至还有文艺。
也正是这样一个气质,她才能以二线城市的资质来搏一线的房价。
所以厦门的房价有一部分是靠着二线城市的资质起来的,但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着学一线城市的手段来的。
比如吸引人口、建设教育、产业升级等等。所以厦门注定是个“跟着趋势走”的城市,没有办法引领,只能随波逐流。
2021年之后,厦门房价的发动机慢慢停下了。厦门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利润里面,建发股份、厦门银行、厦门国贸,象屿,都不太好过。
产业不好,下面的人也很难。我之前有同学在厦门找工作,在我看来都类似三四线城市那种风格,国企味很重。
打开招聘软件看看厦门的就业情况,也比较难,很多大公司、外企也都在精简机构,小公司基本就是靠之前的一亩三分地经营。
产业很难有新突破,一如厦门的楼市。
我听说好多在厦门安家了十几二十年的人,现在都在计划卖房回老家了。
这些人曾经是厦门消费的主力军,花前月下,鼓浪追风,因为喜欢厦门留下来,因为房价离开,这也算是文艺败给现实了。
有人说厦门的房子是卖给全国喜欢这里的有钱人的。但是拿上海举例子就可以知道,有钱人只能撑起一部分核心区,但对整体房价于事无补。
同样是黄浦区,新天地可能会涨,但蓬莱公园不会,世博滨江不会。同理,厦门岛内依然有人买,但鹭江道会涨,会展片区就不会。
挺新房的核心,还是在地价上。现在最需要的,还是给他维持地价。所以现在厦门的土拍,除了本地国企,谁还有举牌积极性?
如果地产商真的觉得2025年能反弹,那9月23日,也就是昨天,思明、湖里、集美和海沧的四块地,也不会都让本地国企底价拿走了。
图片
土拍还能稳,毕竟面子还是要的。但是供需就不那么好看了。
厦门住建局数据,截至去年年底,厦门在售新房是21915套。但是2024年全年,厦门新房成交也就22378套。
光是摆在明面上的新房库存就够市场消化一整年。
二手房呢?厦门岛内二手房的挂牌量有多大,中介朋友们心里都有数。我问了下,岛内外的各种潜在供应都加起来,少有6.6万套压在那里。
那能卖多少?2024年厦门一共卖了29896套二手房,2025年只会更难看。
图片
所以很多人的体感是,这两年厦门跌得太明显了,信心没得很快。思明区的房价从2021年高点的67000跌到现在的42000,跌幅超过37%。
图片
如果买的房子是100平,这三年就直接跌没了250万。你还别说,这数字还真是讽刺。
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天天说自己首付跌光了?大概率就是真跌光了。如果当初是30%首付的话,现在跌了37%,确实已经全赔进去了。
而且岛内这种热度都普遍跌超20%了,岛外就只可能跌得更惨。孙少睡觉得,岛外的实际体感跌幅可能超过40%。
我相信很多人回头想想当年厦门房价是怎么傲视群城的,再看看现在的房价,心里都会暗爽。
图片
厦门目前的房租收益率只有2%左右,不仅比不过房贷,也比不过曾经喊着对标甚至超过的杭州和广州。
但就算是这样,厦门的房价也依然给人一种很贵的感觉。房价很飘,但似乎也不会落地,就很神奇。
之前厦门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控制房价。比如2021年之前房价暴涨的时候,厦门卖地依然挤牙膏,甚至有几年土地出让面积只占销售量的30%。
人为制造稀缺的意图很强。
再比如,现在岛外很多地方已经不卖地了。因为要维持当时的高地价,怕影响后续价格。
所以厦门是真的很依赖房地产,甚至都到了忽略其他产业的地步了。我觉得现在厦门想做的就是忍,忍到企稳,忍到回升。
到那时候,就又能跟着全国的这股风潮,先别人一步动起来,爆炒一波两波三四波。
所以我坚持认为,普通人不应该对厦门的房价有什么期待。过去三十年涨完了,那是时代的结果,我们没有办法。
但接下来的这个周期,普通人可以选择不跟随。
我也知道,现在还在渴望房价能回暖的,其实也都是辛辛苦苦买了房,眼看着自己的收入搭进去的普通人。
只不过就像我上面说的,普通人面对时代的结果,是没有办法的。